液冷技術成主流,大功率快充會是充電樁的自救之道嗎?
?相對于“細水長流”的慢充,便捷高效的快充充電樁顯然更加符合消費者胃口,也成為車企和充電樁企業競逐的焦點。北方工業大學教授、汽車產業創新中心主任紀雪洪認為,研發和普及高功率充電技術,已經成為推動行業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國家電網的快充充電樁,功率已經達到120kW;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動作頻繁的北汽,最新推出的大功率充電樁功率達到150kW;而國外企業當中,特斯拉所使用的第二代超級快充功率已達150kW,保時捷的充電功率可達450kW。
國產品牌在2018年成功研發出500kW的液冷快充充電樁。這意味著,應用這款產品充電的新能源車,從0電量到80%,最快可以在10分鐘以內完成。
但動輒幾百千瓦功率的充電樁,傳統的風冷技術早已不能滿足散熱需求,液冷技術成為目前最可靠的解決方案。其實,液冷技術的原理不難理解,在電纜和充電槍之間設置一個專門的循環通道,通道內加入起散熱作用的冷卻液,就可以通過動力泵推動液體循環從而把熱量帶出。
目前應用最多的是液冷線纜,與普通線纜相比,其可以一邊導電,一邊用冷卻液散熱。但液冷不同與風冷的地方在于,它的密封性必須做好,因為一旦管路發生泄露,就容易導致冷卻系統失效。
此外液冷還可以縮小電纜直徑,最終讓充電設備輕量化,因此在技術路徑方面,充電樁制造企業的技術路徑基本相同——盡可能制造出“又冷又快”的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