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套餐式”計費引爭議,有用戶吐槽“吃虧了”
?用不完套餐里的充電時間,但錢又沒少花,長期下來太費錢了。”飛線充電被禁止以來,每天騎電動車上班的王女士就用小區的充電樁充電。她坦言,相比于私拉電線和在家充電,使用充電樁確實更安全,但談到“套餐式”的計費方式,她又忍不住吐槽。據了解,目前南京許多小區的充電樁都采用了這種計費方式,和王女士有同樣煩惱的居民也不少。
這樣的“尷尬”如何緩解?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現有的收費標準是否合理?現代快報記者展開調查。
△小區里的充電樁
尷尬:掏兩塊錢買8小時充電,實際每次都用不完
王女士家住南京市棲霞區曉莊師范小區。因為工作地離家較遠,單趟要騎車約三四十分鐘,所以她每天晚上都要把電動車充滿電,才能支撐一個來回。“每天回到家,車里的電基本上用完了,充滿電大約要6個小時,但小區里充電樁是一塊錢充4小時,我這種情況要充滿就得花兩塊錢。”讓王女士心里不舒服的是,自己實際花兩塊錢買了8個小時的充電時間,但電動車充滿電只要6個小時,剩下的2個小時被白白浪費掉了。王女士給記者算了筆帳,如果以1小時為單位計費,她充滿電只要1.5元。也就是說,每充滿一次電,就浪費了0.5元。“雖然一天只多花了幾毛錢,但電動車天天都在騎,一年下來就損失了150多元,常年也是一筆不小的錢。”在王女士看來,充電樁公司有運營成本,電費貴些也能理解,但這樣“套餐式”的計費方式確實不夠人性化,像她這樣的用戶實際是每天都在“虧錢”。
對此,住在浦口區紅樹林小區的韓女士也深有同感。韓女士說,她每天都騎電動車去地鐵站,雖然路途不遠,但是頻率很高。因此,有的時候電還沒用“干凈”就要充電。“我的電動車4-5個小時就能充滿電,1塊錢套餐里總有幾毛錢用不上。要是車子還有余電,只需要充一兩個小時就夠了,這種情況下還是要付1塊錢,多浪費啊。”韓女士觀察到,有不少鄰居也是因為不滿這種收費方式,經常偷偷把電池挪回家充電。
探訪:充電樁“套餐式”計費方式普遍存在
以1元為單位的“套餐式”計費方式是普遍現象嗎?現代記者走訪了南京多個小區,發現確實不少小區的充電樁采用這種方式,1元可充電的時間因充電樁公司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棲霞區的方圓綠茵小區,電動車充電樁的收費標準為1元/6小時;秦淮區侯家里小區為1元/3小時;秦淮區匯幸苑社區為1元/4小時……
以方圓綠茵小區為例,記者用手機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跳轉出的界面上提示“請選擇套餐”,套餐分為三種,分別為:1元/360分鐘、2元/720分鐘、3元/999分鐘(大功率充電-300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