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引發的思考:讓飛一會
?我們都是時間旅行者
為了尋找生命中的光
終其一生
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安迪·安德魯斯
在2018年兩會期間,李書福提出甲醇汽車方案,以及擬舉辦汽車論壇策劃案研討的背景下,我們舉辦了一場內部研討會就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以及新能源車發展趨勢等關鍵詞及其相關主題,展開討論,大家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氣氛熱烈。其實汽車產業和房地產產業是工業化發展過程中的兩個標志性行業。其中汽車業集成了工業制造能力、電子信息業能力水平,涉及互聯網含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機器視聽覺等傳感技術,甚至延伸到大數據,人機適應工程和事故避免工程,道路交通設施技術水平等等;橫跨力學接受實驗到認知科學的科技基礎研究甚至人文學科和環境學科;產業鏈之長,集成領域之多,世所罕見。汽車業發展水平可以標志工業化水平,也是綜合國力的指標刻度之一。
緣起環境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能源供給問題,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所以新能源汽車業應運而生。我國在汽車百人擁有量和總體技術水平上,雖然增速明顯,但與西方先進國家相比,尚有一段差距,特別是我們一些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明顯。在改革開放初期,誠如陳清泰先生所言,我們在技術引進上突飛猛進,但是自主技術的開發相對薄弱。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們站在新能源汽車的時間節點上,技術路線如何選擇,已經無法回避。
按照國際慣例,從大的方向來說,新能源動力有五條技術路線,甚至更多。首先,所謂先進柴油,以及混合動力能源,或者叫混合動力;第二,實際上是天然氣系列包括LNG,CNG,仍屬于礦石能源,或石油副產品;第三,煤制油,包括甲醇或二甲醚,煤炭經過加工,成為一種清潔液體能源;第四電動,包括電池動力,從鉛電,鋰電直至經濟技術指標較好的 “氫燃料動力電池”;第五,就是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主要是指乙醇燃料動力。
歷史演進
從國家前幾年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我們確實經歷了一系列“困局”,然而又不斷前進的過程,國內是比較早的開展混動技術路線的液化石油氣的試驗,同時也進行了大規模的乙醇燃料動力的這種探索,但是全國性的推廣基本上“無疾而終”。然而各地區開展的因地制宜的發展,取得了相對的成功。歷史經驗值得注意,電池動力能源汽車當前實施全面推廣的效果評估是需要商榷的,失敗的概率客觀存在。事實上每一條技術路線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如何選擇是要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環保等各種各樣的綜合指標來加以選擇。
當然經濟效率和能源效率指標,確實是比較關鍵的選擇因素。相對而言,其它權重不太大。從世界的潮流來看,那么歐美日,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采取第一種技術路線,換句話說是混動和先進柴油,他們在混動技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國在混動技術方面的確不占優勢,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先進發達國家的手中,但是中國部分權威人士,例如陳清泰和萬鋼,希望中國走出一條中國自主技術領先的道路,擺脫技術路徑依賴;殊途同歸,李書福為代表的汽車人,提出來的甲醇路徑,與二甲醚類似,其實這都是煤制油,屬于煤基燃料,從技術路線上來說,也有它的優缺點。